堅持從嚴治校,強抓黨建引領。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黨委從嚴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建成及創建中的全國樣板黨支部2個,獲評重慶市高校黨建標桿院系1個、樣板黨支部2個、市級以上先進基層黨組織3個。深入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和重點行動計劃,“133”大思政工作體系全面形成。學校獲批重慶市首批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示范中心1個、重慶市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1個、“十大育人精品”項目2個。“新時代大學勞動教育改革試點”項目立項為重慶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堅持質量立校,深化教學改革。學校全面推進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探索“卓越實驗班”“卓越書院”培養模式,建成重慶市新型二級學院1個,立項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重慶市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和培育項目4個。圍繞教育、健康、科技、文化、經濟五大領域進行布局,立項建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建成重慶市特色專業和特色學科專業群7個,4個專業通過國家師范專業二級認證。近三年,獲評28門重慶市高校一流課程、20門重慶市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項重慶市教學成果獎,獲得國家及省部級教學競賽獎33項,學生在全國大學生、互聯網+、挑戰杯等各類重大賽事中獲得國家級及市級獎項161項。
堅持人才強校,強化隊伍建設。學校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現有專任教師688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占比45.64%,碩士博士學位教師占比89.24%。構建高層次人才引育體系,先后柔性引進俄羅斯院士團隊、上海戲劇學院學科領軍人才、韓國科學技術翰林院院士及團隊等高層次人才。多年來,學校涌現出一批教書育人先進典型,有全國優秀教師和模范教師3人、重慶市勞動模范和先進個人2人、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3人、重慶市“最美教師”1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2人、巴渝學者青年學者3人、重慶市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等。
堅持科研興校,推動科技創新。學校深入實施“學科峰原啟程計劃”,加大培育重點平臺,建有重慶市統籌城鄉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三峽庫區藥用資源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市校級科研平臺和研究所44個。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兒童營養與健康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入選重慶市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培育計劃,建設兒童教育、藥用資源、特醫食品等市級科研創新團隊6個。學校現有重慶市“十四五”重點學科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近五年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75項,出版專著、編著、譯著158部,發表學術論文2179篇,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獎、社科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科研獎勵9項。
堅持特色榮校,厚植辦學優勢。學校持續發揮獨特辦學優勢,堅持錯位發展,培育“服務0~12歲兒童成長”特色。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立項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等6門課程獲評重慶市一流課程、重慶市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成立全國首家兒童教育研究院、西部兒童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等,建立“兒童大數據重慶市工程實驗室”等市校級兒童特色研究平臺、研究所及工作室57個。兒童教育研究院成果獲2019年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年度最具影響力智庫”。建設附屬幼兒園、小學及中學5所,推進嬰幼兒照護示范中心建設,積極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著力提升區域兒童教育水平。堅守師范底蘊,大力彰顯“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特色。研制全國首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標準》和《小學全科教師GSP能力標準》,獲批教育部“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牽頭成立成渝地區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教師教育3個聯盟,建設重慶市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等市級基地,成為教師培養培訓、決策咨詢、研究指導等教師教育重要支撐。立項教育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6項,推動重慶市成為全國三個國培項目免評備案試點省市之一。研究成果獲得基礎教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重慶市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服務教師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堅持開放辦校,加快合作共享。學校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80多所國(境)外教育機構和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加強中美、中西合作辦學和中英高水平產教融合項目建設,獲批重慶市國際化特色項目1項。整體推進校地、校企、校校深度合作,與298家地方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協同開展人才培養、課程研發、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與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韓國車醫科大學、韓國新羅大學等高校開展博士后、博士、碩士聯合培養。近年來,學校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榮獲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成為全市教育系統脫貧攻堅集體記功單位。
“十六七”期,大學專業以黃坤明新的今天中國現代的上海特色文化社會中生活現實主義政治思想為專業指導,搶抓長江資金帶施工、新新一局西部地段大好發、深圳地段雙城資金圈施工和新的今天的上海特色化趨勢重慶市中等職業教學等重特大企業戰略布局契機,認真貫徹到落到位新趨勢經營理念,多方面到落到位以德育人樹人,使勁頒布“1255”趨勢企業戰略布局,持續推進開拓“貼心產品0~1兩歲嬰兒成材”和老師教學協同管理的上海特色化趨勢的聯合辦學的上海特色文化,不停資料資金社會中生活貼心產品實力,全力創出施工生動嬰兒的上海特色文化的區域內高水平運動員面師大專業的新格局。(所有信息載止于2023年八月31日)